慢性肾脏病可防可治!快来看指南
发布时间:2023-09-13作者:洛阳慈铭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点击:2190 次
慢性肾脏病(CKD)是指肾损伤和/或肾功能下降持续超过3个月。它有着“三高一低”的特点:高患病率、高致残率、高医疗花费和低知晓率。
很多CKD患者在开始看肾病时已经是处于CKD 4-5期,甚至已濒临透析,而这部分患者只是冰山一角,我国CKD早期阶段(即CKD 1-2期)的患者比例高达84.3%。
CKD在很大程度上是可防可治的,对CKD的早期筛查、早期识别、规范管理,其意义尤为重要!
《中国慢性肾脏病早期评价与管理指南》(以下简称《指南》)从早期筛查、控制危险因素、调整生活方式等方面总结了预防CKD发生和发展的要点。
01、重视筛查
CKD筛查的重点人群是糖尿病、高血压、心血管疾病以及老年群体,应定期筛查。建议每年至少一次,筛查内容包括尿白蛋白定量、基于血肌酐计算的肾小球滤过率(eGFR),也就是尿液检查(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)和抽血(肾功能)。
根据eGFR分期和尿白蛋白定量对CKD进展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,可分为低危、中危、高危和极高危。简单地讲,eGFR越低、尿白蛋白越多,则越容易进展到尿毒症。
还有哪些情况更容易发生CKD呢?
自身免疫性疾病
肥胖
非酒精性脂肪肝
血脂异常
高尿酸血症
长期服用肾毒性药物
(如解热镇痛药、含马兜铃酸类中草药、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物等)
环境污染
(如大气颗粒物及气态污染物暴露)
肾脏病家族史
......
这些人员应定期体检,重视尿液检查,如有异常应及时到专科就诊。
02、控制危险因素
早期CKD患者应将血压、血糖、血脂控制达标,尽量降低肾脏病进展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。
《指南》推荐了个体化的血压、血糖、血脂目标值:
(1)血压控制在<130/80mmHg,如能耐受,可进一步将收缩压控制在120 mmHg以下;建议老年CKD患者血压控制在<140/80mmHg以内。
(2)对于合并糖尿病的CKD患者,如健康情况良好、无低血糖病史者,糖化血红蛋白<6.5%;如有严重低血糖事件史、预期寿命较短、合并严重大血管或微血管并发症者,糖化血红蛋白放宽至<8.0%。
(3)血脂控制目标为:高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LDL-C)<1.8 mmol/L,极高危人群LDL-C<1.4 mmol/L。
03、调整生活方式
改变生活方式是控制CKD进展的基石,应贯穿于疾病管理的始终。
1.运动
提倡合理、适度、规律的运动。即,CKD患者可以运动,也鼓励运动,但要注意量力而行。在进行中、高强度运动(最大摄氧量≥50%)前,应在专业医护人员的监督下进行运动负荷试验,以制定个体化有氧运动方案。
2.饮食
(1)低钠饮食:建议清淡饮食,限制钠摄入量低于2.3 g/d(相当于钠盐6g/d)。
(2)低蛋白饮食:CKD 1-2期患者均应避免高蛋白饮食,蛋白质摄入量0.8-1.0 g/kg/d(只要不暴饮暴食、日日鲍参翅肚,或刻意补充蛋白粉,一般都不会超标)。CKD 3-5期患者,应适当限制饮食中蛋白质摄入,一般0.6-0.8g/kg/d。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增加肾脏负担,减少蛋白质摄入是减轻肾脏负担的重要措施,但也要注意保证热量充足和基本的蛋白质营养,避免发生营养不良。
3.戒烟
长期吸烟者通常出现蛋白尿和肾功能不全。CKD患者戒烟,可以减少蛋白尿并延缓进展至尿毒症。吸烟有害肾脏健康。
以上内容来源网络,版权属于原作者,如有疑问,请与联系删除,仅用于信息交流。